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首页 -  新闻中心 -  叶水泉Online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连载· 48丨天蓝水清之源——叶水泉和源牌集团之创业传奇

2017-05-26

第二十  源牌人:智慧、勤恳、务实、创新、活泼……

 

源牌真正造就了我,让我成了令自己都深感自豪的业内人士。

                                              ——源牌员工

 

“知人而善用之,若己有焉。”乃宋代词人苏辙所言。“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呼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使用人才也同样重要,如有人才而不善于使用,则等于没有人才。”这是著名科学家茅以升的告诫。

1.jpg

对于源牌集团这样的低碳能源科技创新企业,优秀的人才队伍究竟有多重要,已无需多言。

2.jpg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人才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常说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在源牌集团,起到最大作用的两类科技创新人才,一类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人才,另一类是以首席专家为代表的科研科技创新人才。”围绕源牌人才队伍建设这一话题,自己即是一位业界高人的科学家叶水泉,结合多年打造精兵强将的经历,自然有着太多感悟。


叶水泉介绍说,源牌集团及其前身一向把建成一支精于管理、善于协调、勤于服务、甘于奉献、适应创新要求的管理队伍和建设一支与研究院科技事业相适应的技术过硬、敢于创新、保障有力、服务热情的技术人才队伍,作为整个集团和整个研究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从外部引进人才、加强人才的自主培养、以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来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一系列有效措施的施行,使得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已经逐步造就,员工之间紧密合作、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齐心协力的氛围已经形成。


据了解,目前源牌集团内从事低碳建筑能源环境技术研发工作的专职科研人员共17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博士、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研究生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68名。除此之外,团队中还有多名国内知名的能源及建筑行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和国电能源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国电能源院互派访问学者。团队中还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杭州市“131人才计划”入选人员、“钱江人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2013年,国电能源院成功申请了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并于2014年3月31日完成首位博士后进站开题评审会。人才俊彦来自四面八方,麇集至源牌大家庭,这是企业之幸,是企业发展之本。


绝不可轻觑源牌集团科研团队卓越的战斗力。近五年,该科研团队已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项,承担并完成了浙江省重大专项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近10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荣誉10多项,多项科技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8项,发表论文40余篇……历数足以自豪的研发成果,叶水泉反复强调,一支一流的科研团队几乎是一家高端科技创新企业的命根子,如果没有一批在业界站得住脚的重要研究成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是一种虚妄的幻想。


3.jpg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研究单


注重人才的自主培养,是源牌集团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的重要招术之一。源牌集团领导层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企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首先需依靠人才的自主培养,即让潜能人才通过岗位的磨练、实践的淬火全面提升自己,直至成为高精尖人物。这样的源牌“本土”人才,或许最明晓低碳节能的专业特点,最适合新能源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和企业经营管理技巧。这几年来,依托设在源牌集团的浙江省低碳建筑能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朱好仁、、曾林春、付乐、梁丽霞、邓金勇、胡良军、王中红等自主培养的科研骨干脱颖而出,主持或参与研发国家863计划“聚焦式太阳能分布式复合供能系统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基于电磁式流量计与支持物联的整体式热量表”、浙江省重大专项“绿色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关键技术”等项目,令业界刮目。


4.jpg


现任杭州源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劲松,在源牌集团的核心分公司担任要职,可谓身负重任。他于1998年初来到源牌集团的前身华源公司时,担任的是电气工程师,主要任务是设计图纸、画图,并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指导电气施工和设备调试。但他很快被派到一线,在1998年华源公司最重要的两个项目——建行浙江省分行、港资企业合和电器公司的冰蓄冷空调系统总承包施工现场,积累实践经验。令张劲松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在合和电器公司施工现场,除了即将安装的进口冰蓄冷空调设备,华源公司还特意送去了一台自主研发制造的冰蓄冷空调设备,同时使用,互相比较,以此向用户推介国货。张劲松说,在这样的情境下,身为民族工业企业的一员,他觉得提升国货影响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责无旁贷,干得也更投入了。如今他那娴熟的综合协调能力,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夯实了基础。


5.jpg


“1998年7月从同济大学暖通空调本科专业毕业后,我先在上海一家与电力相关的民企工作。作为中国最大城市,上海给予个人发展的机会多多,我也曾打算在上海扎根。没想到半年后的一个冬日,在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中心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培训和推广会议上,我听到了叶总关于冰蓄冷技术的一场演讲,顿时被吸引住了。我佩服叶总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演讲,既有原理讲解,又有前景预测;既不乏理性分析,又饱含创立民族自主品牌的巨大热情。我的内心一下子点亮了。事实上,当时的我对前途有着一点点迷茫,想好好干一番事业,又不知具体该干些啥。演讲听完,我便找了读本科时的导师,导师也是侧重研究蓄能技术的,与叶总相识。在我要求下,导师把我引荐给了叶总,当然导师也认为蓄能技术在中国很有发展前景。” 刘月琴,杭州国电能源院副总工程师兼浙江省低碳建筑能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因为听了一场演讲而放弃在上海发展的机会来到杭州,从源牌的前身华源干起,至今一直干了16个年头。她的经历分明是又一则源牌“本土”人才成长的典型故事。


刘月琴刚到华源公司时,全公司才20几号人,却已经有了技术部,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她很快加入产品研发小团队,与那些年轻的技术人员整天忙碌在一起。“通宵工作、周末加班,技术钻研、标书制作……当时研发团队的领导是现任华电华源公司总经理陈永林,当然还有叶总,都非常平易近人,尽量创造着平等、融洽的气氛。可想而知,处于行业竞争状态中的产品研发,对我们是很有压力的,可始终把握研发方向的叶总老在想方设法让我们放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便是他对我们技术人员的一贯态度。”刘月琴回忆,初期的研发免不了失败,往往是研发了好几年的新产品,市场却不认可,或在推向市场后暴露出一大堆问题,但叶水泉对此从无半句责怪。


“叶总经常拿华为的一个案例来鼓励我们,说华为开始做交换机的时候,也是经常出现很多问题,但华为人从未因此而止步,失败了再来,一次又一次,直到取得大胜。当时经常挂在叶总口边的话是,你有想法,就要去做;只要去做了,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就进步了,肯定会在下一次走得更好;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你进步的过程,也是你成功的保证。这些话好像都是大道理,但在任务最艰巨、最容易遭受挫折的时候,听起来特别亲切,特别带劲。”刘月琴认为,叶水泉对于队伍的造就,不仅是授人予术,更是授人予道、授人于理。正是因为叶水泉的言传身教,如今她和她的同事们,以及后来加入到源牌产品研发行列的每个人,都能经受得住种种考验,都能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解决一个又一个研发难题,承担起愈发高端的研发任务,还养成了积极、向上、乐观、活泼的个性。


/ 请持续关注每周五连载 /


第二十二章

源牌人:智慧、勤恳、务实、创新、活泼……(二)